12月6日,海信冰箱·雨辰公益助学来到了青岛市东西协作城市——甘肃陇南,为当地的礼县第三中学送来了海信的爱心捐助,也为这个季节注入了一抹温馨的暖意。
礼县第三中学位于陇南礼县中坝镇集场坝村,是一所乡村中学。青岛市组织了大量东西协作优秀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持陇南。很多从青岛、兰州等地的优秀教师来到礼县三中,从“求真、向善、尚美”等基础问题抓起,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年多的时间,通过加强管理、建设文化、打造队伍、社会帮扶等方式,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气息浓厚,学生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为了给帮扶老师以及学校孩子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和读书条件,海信冰箱·雨辰公益助学在经过深入考察后决定对礼县三中进行教育捐助。助学团队有针对性地捐助了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物品。同时,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多的问题,海信冰箱·雨辰公益助学还采取一对一帮扶,对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设立专门的奖学金。
海信冰箱•雨辰公益助学

海信冰箱·雨辰公益助学的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助学团队还将会根据陇南当地教育的具体情况,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助学项目如“海信学堂”、“心灵驿站”以及其他爱心方式进行落地,助推当地教育的发展。
通过东西协作的方式对偏远山区学校进行教育援助,是海信冰箱·雨辰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贵州安顺,到甘肃定西,再到陇南,海信冰箱·雨辰助学也以自己的公益教育方式不断践行着乡村振兴之路。
2017年1月14日,海信冰箱开启了公益助学的道路,6年来,海信冰箱·雨辰助学的脚步走过了全国10多个省市地区,捐赠物品近万件,线上线下授课近百次,受益群体近20万人,受到助学学校和当地政府的肯定,多次获得红顶公益的荣誉奖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海信冰箱·雨辰助学将一如既往地投身公益助学事业当中,将爱心传递到每个角落,向社会输送更多积极能量。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作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务实实践者,中国的表现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

总台记者 杨渊:当地时间12月8日上午,中国角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论坛以“深化南南气候务实合作,携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相关国家部长代表、国际机构高级别代表以及相关领域资深专家与会交流讨论。
论坛上,中国代表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方面的做法。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弱,得到的支持不足。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持续通过南南合作的方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能源转型、提高气候韧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切实的帮助。中方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发出共同声音,维护共同利益。
与会代表在论坛上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评价,表示愿与中方一起继续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处服务司副司长 西里尔·奥诺雷:中国是少数几个拥有强大卫星项目运营能力的国家之一,而且其覆盖范围十分广泛。由于天气和气候没有国界,这种合作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国家能孤立地开展工作。中国对南南国家的支持持续多年,真正帮助世界气象组织成员更好地合作。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 迪玛·哈提卜:正如我在论坛上提到的,我们与中国政府有着长期规范的合作。中国在南南合作中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可扩展的。正在实施合作项目的国家都对此非常感激和赞赏,这是一种不断发展的伙伴关系。我们对此感到非常自豪。
马拉维自然资源和气候变化部部长 迈克尔·乌西:我们面对一系列挑战,过去两年气候变化多次导致龙卷风来袭。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学到很多应对经验,中国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中国还与我们合作,确保我们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道路以及卫生、教育领域的其他设施。
论坛上,中国与乍得签署了首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非洲光带”项目文件,并与博茨瓦纳、基里巴斯、老挝等国环境部高级官员签署多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交付证书。
总台记者 杨渊:本次论坛是中国代表团自2011年以来举办的第十一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体现了中国对于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央视新闻客户端)